首页 > 近期新闻 > 正文

中国矿大(北京)举办“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作者:时间:2019-11-12点击数:

undefined

“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undefined

校党委书记徐孝民致辞

undefined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发表题为“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蒙古科技大学校长Ochirbat Baatar(奥奇尔巴特•巴塔尔)教授发表题为“蒙古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发表题为“清洁能源时代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副校长Maria Stoicheva(玛丽亚•斯托伊切娃)教授

发表题为“中欧互联互通”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哈萨克斯坦工程院院士、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教授Rakishev Bayan (拉基舍夫•巴彦)教授的代表

发表题为“哈萨克斯坦矿业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发表“中国未来能源技术”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自然科学院副院长FredickMuyodi(弗雷迪克•穆耶迪)教授

发表题为“乌干达清洁能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发表题为“煤炭科学开采与矿业教育”的主旨演讲

undefined

副校长刘波主持论坛

undefined

论坛现场

 

本网讯  1110日,“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这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校110周年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来自中国、俄罗斯、南非、蒙古、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毛里求斯、泰国、越南、乌克兰、斯洛文尼亚、乌干达等国家的20余位大学校长、院士及国际科研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议“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

参加本次论坛的中外嘉宾和领导有,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主席Anatoli Okhotin(阿纳托利•奥霍丁)教授,蒙古科技大学校长Ochirbat Baatar(奥奇尔巴特•巴塔尔)教授,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副校长Maria Stoicheva(玛丽亚•斯托伊切娃)教授,哈萨克斯坦工程院院士、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教授Rakishev Bayan(拉基舍夫•巴彦)教授,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采矿学院院长Alexey Shevchenko(阿列克谢•舍甫琴科)教授,毛里求斯大学工学院院长D. K. Hurreeram(D. K.胡里拉姆)教授,蒙古科技大学地质和采矿工程学院院长Purev Lhamsuren(普勒夫•基尔哈姆苏伦)教授,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自然科学院副院长Fredick Muyodi(弗雷迪克•穆耶迪)教授,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科学大学地质学院副院长Tran Th HoangHa(谭泰浩哈)博士,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采矿机械系主任Sergey Krasnoshtanov(谢尔盖•克拉斯诺什塔诺夫)教授,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采矿工程系主任Hendrik Grobler(亨德里克•格罗布勒)教授,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采矿系Andrii Cherep(安德里•切雷普)教授,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电子工程系Andrej F.Gubina(安德烈•吉纳)教授,泰国清迈大学采矿和石油工程系Cheowchan Leelasukseree(切坎•利拉苏克塞莱)教授,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地质学部Irena Kostova(伊琳娜•科斯托娃)教授,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Yryszhan Zhakypbek(热斯江•扎基贝克)副教授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及我校党委书记徐孝民,副校长王家臣。论坛由副校长刘波主持。

徐孝民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双一流”建设相关情况。建校110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品格。徐孝民表示,能源是文明的基石、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徐徐拉开帷幕,能源开采利用正在进入一个以高效、清洁、低碳、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此次论坛汇集了众多国内外高校校长、学者专家、行业精英,希望大家聚焦“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围绕“能源大学工程教育挑战与合作”和“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与合作”两个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探讨能源大学发展方向,为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共同促进国际能源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废弃矿井资源利用情况,阐述了开展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并在政策层面就废弃矿井资源利用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蒙古科技大学校长Ochirbat Baatar(奥奇尔巴特•巴塔尔)教授在“蒙古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蒙古高校工程教育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培养模式和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并从蒙古政府的国家战略和教育改革目标出发,深入分析了蒙古科技大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希望从四个方面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交流合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在“清洁能源时代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了清洁能源变革的挑战与机遇,强调能源大学要顺应时代变革要求,根据国家产业和能源发展趋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深入推动能源领域发展变革。

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副校长Maria Stoicheva(玛丽亚•斯托伊切娃)教授在“中欧互联互通”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在“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和欧洲在交通运输、大数据、能源和民间交往方面日益密切的联系,并分析了欧盟清洁能源一揽子计划给中欧能源交流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哈萨克斯坦工程院院士、哈萨克斯坦萨特帕耶夫大学教授Rakishev Bayan (拉基舍夫•巴彦)教授在“哈萨克斯坦矿业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萨特帕耶夫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学校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方面的成就和未来发展空间。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梁卫国在“中国未来能源技术”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非常规天然气在世界各地的探明储量和开采利用情况,并分析了IMDP技术及其实验研究的发展现状,最后指出,非常规天然气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需要强化多学科和国际交流合作。

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自然科学院副院长FredickMuyodi(弗雷迪克•穆耶迪)教授在“乌干达清洁能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介绍了乌干达社会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在该国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麦克雷雷大学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方面的优势、机遇和挑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在“煤炭科学开采与矿业教育”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煤炭在当前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了中国科学采煤技术的发展趋势。王家臣指出,中国矿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优化教育模式,努力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论坛汇聚了中外专家的智慧碰撞,围绕“能源高校工科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合作”和“清洁能源发展与合作前景”等议题畅所欲言,为发展清洁能源和促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出谋划策,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