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下称“新青年计划”) 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面向国内高校学生设立的新时代青年素质能力培养计划。“新青年计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为指导,着眼国家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力求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的“第二课堂”,探索加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配合高校国际化发展目标,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本计划具体包含12门核心课程、1门实务课程、9场以上结合课程主题的线上线下融合式系列讲座,以及与课程教学有机衔接的9项以上的国内外实践活动。
“课程”由“当代中国”“国际理解”“跨文化沟通”和“前沿与交叉”四个模块构成,课程与讲座总量为234+学时。其中,四个模块的12门核心课程(课程代码GCC-101至GCC-403)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1门实务课程(课程代码GCC-501)学生必须选择(对应核心课程);“实践”是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特设的国内外调研考察、深度参访、研修研学、 实习实训等 9 项以上系列活动。
学生至少需要在一年内在四个模块中选择不同模块的3门课程且完成一门实务课程(对应核心课程)的学习方可获得计划结业证书。
学校可视情为课程赋予相应学分;部分课程或可与学校已开设课程进行替换。
(3)课程设置


实践活动的主题包括(不限于) :以国际组织与国际机构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培训活动和实习推荐;以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企业体验活动;以国际名校研修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学术研究能力提升活动; 以提升思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小型辩论竞赛活动;以开拓国际视野为目的的国际文化体验与研究活动;以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为目标的学生研讨活动等。
实践活动将结合计划实施院系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定制化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计划实施与学习者需求的有效对接。


1 、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为学生选择的核心课程和实务课程的修读课时、作业完成情况、论文撰写情况和参与实践活动情况。总评 60 分以上为合格。
2 、证书
学生至少需要在一年内在四个模块中选择不同模块的3门课程且完成一门实务课程(对应核心课程)的学习方可获得计划结业证书(注明所修课程)。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另可获得与有关活动国内外合作机构联合颁发的相关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