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辰:世界那边的88天

作者:时间:2013-07-03点击数:

从没设想过自己会离家这么远,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看到这样一个精彩的世界。偶然的机会,幸运的我,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前往欧洲大陆的中心比利体验了交流学习的88天。一座美丽的小城蒙斯,几位关怀备至的外导,25个不同魅力的欧洲城市,这是我留下的记忆。这是改变我人生的旅程。

关于欧洲,关于比利时,我并不会去用太多的文字描述,因为他们是世界另外一边的样子,他们不会变化,却千变万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欧洲,取决于你的心境。很幸运,欧洲向我展示了它让人流连忘返的一面。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欧洲看看,因为那会是生命中美丽的故事。

我想说的,是一些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应该知道的事情。

首先,国外的教学模式与国内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在蒙斯交换的三个月,坐在蒙斯大学理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实验室,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组讨论,这种讨论不分师生,不分地点。有时候教授会和一个学生关于一个问题探讨一个下午,有时候,大家会在吃午饭的时候边聊天边探讨一些问题。在这个方面,应该来说,国外确实是领先于国内的,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氛围,一种理念。国内学生有着强大的计划和单干的能力,但是创造力,却往往不是一个人所能独具的东西。应该来说,现行阶段,在国内推行这种教育体系并不现实。一,学校的人数太多,大班教学仍然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二,大多数中国学生,像我一样,并没有一种交流的习惯,我们本能得选择自己去解决问题。应该来说,我们比国外的学生用功,但是,很有可能,我们会走弯路。但是通过交流,这种可能性会小很多。作为本科生阶段的交流生,我认为,中国的学生,中国的本科教学体系在进步,虽然有差距,但是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作为我们个人,我们要努力的去交流,去分享。除此之外,外语太重要了,应该来说,按照欧洲的标准,大多数中国学生,只掌握一个英语,甚至只是对英语一知半解,都是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的。

其次,我们要正视我们国家的差距。虽然我们已经成为了所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诚实得说,我们的国民的生活水平,和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差距还非常大。差距体现在生活上,而不是所谓的GDP上。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欧洲人几乎都会花去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体验生活”,一个拥有工作的欧洲公民,基本没有生活上的负担。相形之下,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许多基础设施并不健全,中国最发达的北上广处于一种畸形的发展阶段,而大部分大城市的居民,都在奋斗,而不是享受。而这种奋斗却很苦涩,这点仅仅从北京地铁早上的“热闹”景象和北京各区域的超高房价即可以略见一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上世纪末新加坡等迅速发展国家所经历的种种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蒙蔽自己,看到外边的世界,我们正视我们的家园。

第三,不要崇洋媚外。作为对上一点内容的补充,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在这30年发生的变化,在一些大的工程和国家级别的公共项目上,我们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欧洲。国外对于中国的认识,对于在国外中国人的态度,完全,也仅仅取决于,我们的国家,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国外现在对于中国人的看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当我们说出我们是中国人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自豪的。永远记得,国外虽然在很多方面超过国内,但是,我们在那里,永远是游客。我们将成为中国崛起的见证者,身处这一伟大的历史阶段,我们是幸运的。我希望有机会,所有的学生都能出国看看,或读学位或交流,然后回国建设我们的国度。

虽然只是88天,但是收获却非常之大,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感谢我的导师范迅教授和PierreDehombreux教授,我会铭记这段旅程。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